广西发布"人工智能+"行动场景创新成果 加速构建面向东盟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4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会上发布2025年第一批人工智能开放场景清单,涉及农业、制造、交通、能源、文旅等5大领域16个场景,标志着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林泽楠介绍,广西已构建"专班统筹+政策护航"的发展框架,成立人工智能发展工作专班,出台优化人工智能产业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四梁八柱”的政策体系。作为核心载体的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建设取得突破,首批签约40个项目,总投资79.8亿元,初步形成"北上广深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跨境生态。全区人工智能规上企业达267家,积极推进产学研融合平台建设,广西大学等多所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并与鹏城实验室、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深度合作。
林泽楠重点解读了首批16个开放场景,涵盖农业、制造、交通等五大领域。其中,农业全产业链项目由中国农业大学、广西大学等联合攻关,推动智能生产与东盟合作;动力装备行业大模型通过揭榜制吸引顶尖团队,提升产业链智能化水平;超轻量AI电力监控中枢可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自治区园区投促中心副主任王鸣涛补充道,一季度新签柳州东盟智算中心、桂林智能机器人生产基地等24个项目,总投资190亿元,"智赋千行百业"场景招商成效显著。
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建元透露,首批揭榜的5大行业大模型(动力装备、有色金属、智慧水运、糖业、车联网)将于8月形成阶段成果。其中糖业大模型聚焦煮糖工艺智能化,破解蔗乡产业升级难题;车联网大模型将提升智驾算法研发效率。自治区数据局党组成员,自治区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周飞指出,全区5G基站突破14万个,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加速建设,政务云网实现区直单位100%接入,算力体系推行"一核多点"布局,未来将探索"算力券"模式降低企业成本。
自治区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恩江表示,广西已培育37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38家智能工厂,发布71款人工智能产品及59个“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场景。重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穿戴设备等终端研发,计划在钢铁、机械等行业打造AI+研发设计等示范场景。目前第二批"人工智能+制造"典型案例正在征集中,为中小企业提供转型样板。
据悉,广西将建立场景清单滚动发布机制,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通过专项推广活动促进场景转化。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将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人才、营商环境等全方位保障,着力构筑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新高地。(中国日报社广西记者站 石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