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外卖员被店员砸奶茶,有效沟通为何这么难?
各自的脑子里都装着自己的KPI,一心为了完成绩效,那么自然、朴实、属于有血有肉的个体交流,也就变得稀缺了
近日,一名外卖小哥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自己在取餐时遭遇某奶茶店店员的不友好对待,不仅遭到催促冷遇,还被泼了一身奶茶,并受到言语侮辱。
不过,据看看新闻KNEWS报道,奶茶店似乎并不认可这种说法。奶茶店总部提供的门店监控显示,外卖员多次催单未果后,直接上手翻找奶茶,无意间碰到了女店员肢体,引起女店员的应激反应,造成双方矛盾升级。品牌方相关负责人称,发生纠纷后,外卖员报了警,经调解,赔付了外卖员200元衣物清洁费,双方达成和解。没想到外卖员继续上网发视频、并进行直播,品牌方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今,两方的视频都已经公开。在外卖员发布的视频里,他受到了奶茶店员的冷遇,最后还被泼了奶茶;在门店的监控录像里,他伸手越过操作台,动作颇为粗暴。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还互爆了粗口。
在网络上有人站外卖员,也有人站店员,但平心而论,想要完全理出个是非曲直恐怕已不容易,双方似乎都有可议之处。在网上一个近800人参与的投票里,接近一半投给了“都有问题”,是占比最大的选项。
不过倒是有一类评论颇值得玩味,“打工人何苦为难打工人”“双方都好好说话也不至于这样,同属服务行业何必相互为难呢”。
是的,俩人的冲突很像一种职场的处境——紧张、压力,最终丧失了好好沟通的能力。外卖员有时间要求,当然着急;而店员显然也不轻松,镜头里她面前有着一堆奶茶。套用一句常用的话,他们都是被困在各自“系统”里的人。在一个偶然的场景里,这个冲突爆发了。
其实类似的事情并不少。据媒体报道,去年6月,Manner咖啡店发生的两起冲突事件,一家门店的男店员与顾客发生肢体冲突,另一家门店的女店员则将咖啡粉泼向顾客。
当时这些事件也曾引发较为复杂的讨论,人们不仅是指责哪一方的失态,也看到了背后一种难言的滋味:顾客有服务的要求,店员有工作的压力,他们有标签化的身份,又都是普通的人——而人,就一定会有(无法控制的)喜怒哀乐。
这些虽是个例,却也能引发共鸣,人们多少能从中看到“自己”。不可否认,今天的职场是一个高度规则化的空间,不同企业的算法、考核,都是如此的刚性。但或许也正是这些刚性,挤压了好好说话、有效沟通的空间,各自的脑子里都装着自己的KPI,一心为了完成绩效,那么自然、朴实、属于有血有肉的个体交流,也就变得稀缺了。
这件事的走向仍有待观察,人们也不必只用一个“胜利”的视角去支持一方,其实更需要反思的是,现在职场广泛存在的绩效至上的行为逻辑。而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氛围,都应当有一种人文精神的反思,去塑造一个更具柔性的职场生态,去创造心平气和的沟通空间,也减少这种因为“情急之下”而产生的冲突。
这当然很不容易,但或许也是文明水位抬升的必经之路。毕竟,这些发生于一线服务人员间的冲突,总会让人心生难过,也让人感到一种不安:脾气太急、太冲的案例增多,终究是某种压力的投射。人们还是希望生活在一个不急不躁、娓娓道来的空间里,这是更平和的生活氛围,也是更理想的社会图景。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