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良好创新意识与品德修养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辽宁大学文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宗旨,聚焦艺术设计领域的美育作用,深入推动艺术设计与美育体系的融合发展。学院重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构建全方位美育育人格局,贯彻落实以美立人、以创育人的培养理念,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艺术审美素养、文化修养的协同发展,培养具有良好创新意识与优良品德修养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依托现代科技手段 深化艺术美育教学改革
学院依托科技手段实现艺术设计与美育教育的深度融合,积极构建更加现代高效的美育教学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切实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专业水平,更好提升美育教育质量。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组织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与其他专业领域教师协同合作,共同开发一批高质量的艺术设计美育课程;探索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化、智能化教学模式,切实增强艺术设计育人效能,助力美育高质量发展。
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积极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教学发展趋势,立足艺术设计学科与行业领域,深入探索更加多元高效的教学方法,更好推动美育精神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在“设计市场与企业考察”等课程教学中,教师充分依托“雨课堂”线上教学平台,结合腾讯会议等信息化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开展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有效实现课堂翻转。课前将课程PPT及相关资源上传至平台,结合线上视频,驱动预习任务,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线下课堂内容;课上通过“雨课堂”发布主题讨论、随堂练习、分组任务等,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依托平台设计大量互动环节,让学生“动起来”;课后通过线上平台发布课后作业以巩固知识,布置老字号品牌重塑设计等专题设计任务,组织线上分享会讨论设计方案;线下开展第二课堂,坚持学赛融合,增加挑战度,以创新创业项目实训为驱动,有效促成实践成果产出。
发挥艺术设计专业优势 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学院切实推进以美立人、以创育人,坚持从中华传统美育精神出发,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良美育元素,将其融入艺术设计教育中,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心,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创新提供支撑。以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为基础支撑,在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中融入多元丰富的中华传统美育文化,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改造校园环境、传播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
学院强化“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艺术设计学专业建设,开设“艺术考古与文化遗产”“设计色彩”等专业课程;通过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开发,以及对历史与文化资源的学术转化、商业转化,将特色民间艺术渗透到专业基础课程中,以传统美育文化滋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发挥校园公共空间的美育效能,组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运用专业技能与设计手段美化校园环境,将校园打造成激发艺术创造力、孕育艺术人才的全新“艺”境,营造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潜移默化滋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偏远乡村进行实地调研,运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改造乡村文化环境,在保留乡村传统人文底蕴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辽宁大学文学院高度重视美育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将美育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融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传承意识、社会服务精神。
未来,辽宁大学文学院将继续坚持发挥艺术设计专业的美育阵地作用,不断完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创新变革实践模式,将美育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更好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 (李月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