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纪魅族StarV Air2体验:真的很实用,全靠光波导加持?
上个月,小雷买了雷鸟V3智能眼镜,过上了「头上长摄像头」的日子。就这一个月的体验来说,雷鸟V3用起来确实不错。但作为一个智能眼镜,雷鸟V3仅仅是把摄像头集成到镜框里,并没有根据眼镜的形态做功能延伸,也没有任何显示的能力,整体来说稍有遗憾。那么,星纪魅族StarV Air2 AR眼镜(下文简称StarV Air2),又能否用光波导AR技术来弥补小雷的遗憾呢?看体验吧。
更精准、更实用的滚轮操作
可能是为了控制眼镜整体重量,也可能是为了造型方面的考量,星纪魅族StarV Air2采用了镜片高度较低的全框眼镜设计,镜框全高仅43mm、镜框宽度也只有144mm。但星纪魅族对StarV Air2的转轴做了特殊设计,允许大角度开启,即使是小雷这种平时戴习惯镜宽150mm以上眼镜的大脑袋,戴StarV Air2也不会觉得夹头。

图片来源:雷科技
重量方面,星纪魅族StarV Air2重44g。在智能眼镜品类已经算得上轻巧了。不过因StarV Air2为光波导AR眼镜,需要在光波导镜片后另加一副「插片」——如果你有度数要求,那StarV Air2的「总重量」虽然可能会来到50g,但也远远低于雷鸟X2 119g的「总重量」。
尽管如此,星纪魅族StarV Air2在整体设计上依旧可圈可点:较硬的鼻托保证了眼镜出瞳距离,从而保证了光波导AR的显示效果;率先使⽤滚轮/确认按键⼆合⼀交互⽅案也显著提高了眼镜的交互精准度,不会像其他眼镜的电容触控板那样容易误触。

图片来源:雷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星纪魅族StarV Air2采用Type C的充电口,是为了最大程度方便用户在多场景下的便捷充电,例如在家庭、企业、或出行途中都能够用任何一个常见的type c充电线进行充电,不需要额外配备专门的充电线。同时,为最大程度兼顾防水体验,StarV Air 2的type c接口特意设计为朝向下方,保障大多数情况下的防水使用体验。
瑕不掩瑜的光波导显示
说完操作,我们来聊聊星纪魅族StarV Air2的核心功能——单色光波导显示。简单来说,光波导技术是一种让光线在极薄的透明材料内部反射,再通过光栅将图像投射到人眼的显示技术。和曾经的光学棱镜、半反射镜方案相比,光波导技术能大幅降低镜片的厚度和重量,让AR眼镜看起来和一副「正常眼镜」一样。
但因光波导方案需要用光栅来显像,从外侧观察StarV Air2时,我们能明显看到其镜片上的光栅反射区域;在眼镜显示画面时,从特定角度甚至能观察到镜片光栅上的绿光,让人意识到这并不是一副普通的眼镜。

图片来源:雷科技
当然,StarV Air2的「溢光」情况也和眼镜显示亮度有关:StarV Air2采用的是单色光波导方案,显示亮度极高,在20%亮度的情况下也保证户外阳光下的阅读性。周末小雷特地带着StarV Air2到石门森林公园体验山路AR导航——无论是右上方的微信通知,还是正下方的地图信息,都不会因正午艳阳而无法看清。

上图为合成模拟效果,实际显示亮度、清晰度非常高。
图片来源:雷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StarV Air2的导航模式调用的是眼镜App中内置的导航模块,这意味着我们不用打开第三方地图App,能直接用语音让小溪设置目的地。另外,StarV Air2也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导航模式(步行、骑行、驾车),其中步行模式还会在画面左下角显示小型地图,跟游戏HUD差不多。
AR大方向没错,但小细节有待完善
不过就实际体验来说,用StarV Air2导航的体验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走动时人的头部运动轨迹是相当复杂的,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平滑稳定」的画面,全因人脑对视觉信号的「后期防抖」处理。但这个「后期防抖」并不适用于StarV Air2眼镜的画面,这导致移动场景下StarV Air2的画面会有些许抖动。
一开始小雷也怀疑是自己行走方式的问题,但体验后,小雷的另外两名同事也给出了相同的反馈,其中一人更是表示「有点晕,之前从来没觉得自己走路这么晃」。当然了,这一问题也是目前业内AR眼镜的通病。
StarV Air2还有另一个问题:即使在App里将显示画面位置调至最高,StarV Air2整体画面依旧偏低。如果在驾驶时使用StarV Air2导航,眼镜的导航信息可能会和汽车仪表台重合,造成一定的视觉干扰。而且StarV Air2的画面焦点非常近,使用AR驾驶导航时,眼睛需要频繁切换焦点,可能会对驾驶造成干扰。

提词器实拍,注意画面高度偏低
图片来源:雷科技
除了导航,StarV Air2也提供音乐、提词器、翻译、文字转录等功能,其中我觉得最实用的还是提词器模式:StarV Air2可以把App中导入的文本直接投射在视野下方,搭配自动翻页功能,演讲时非常实用。
只不过因StarV Air2画面高度偏低,看提词时眼睛会有明显的「向下瞄」的动作。同样的,在翻译模式下一直盯着画面下方的翻译结果也会给对方留下注意力不集中的印象。
不过话又说回来,刚刚提到的这些「小遗憾」并不是StarV Air2产品的问题,而是整个光波导AR眼镜的行业通病。在当前技术条件下,StarV Air2能拿出如此高完成度的硬件,并基于光波导AR的特性为智能眼镜赋予实用功能,在我看来已经相当不错了。
说到实用功能,我还想再提一嘴StarV Air2的AI:不同于需要眼镜直接连接Wi-Fi才能使用AI功能的雷鸟V3,StarV Air2只要和手机保持蓝牙连接,就能使用AI功能。

图片来源:雷科技
在语音对话和常用功能方面,星纪魅族的「小溪」确实比雷鸟的「小雷」要出色:小溪不仅响应速度更快,且上下文记忆能力也更好。只能说在AI交互方面,星纪魅族这种「手机品牌」确实更有经验。
所以AR眼镜和拍摄眼镜到底该怎么选?
在给出具体购买建议之前,我们按照雷科技评价模版总结一下星纪魅族StarV Air2的整体表现。
优点:
1. 佩戴舒适;
2. 光波导显示亮度高;
3. 滚轮操作准确率比触控板更高;
4. AI功能完善、语音识别准确。
缺点:
1. 光波导显示容易受抖动影响;
2. 充电时眼镜盒盖必须开启。
那么,作为各自品类的代表,星纪魅族StarV Air2和雷鸟V3之间又该如何选择呢?其实就小雷的个人体验来看,StarV Air2和雷鸟V3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竞品:尽管两者都是智能眼镜,但却以不同的方向拓展眼镜的功能:
StarV Air2用光波导技术赋予了眼镜显示的能力,让眼镜成为了手机的延伸;雷鸟V3在眼镜上加入摄像头,让眼镜朝着Vlog相机的方向发展。
那么对用户来说,智能光波导眼镜和智能拍摄眼镜,究竟哪款更适合自己呢?小雷认为,如果你平时有拍Vlog的习惯,那智能拍摄眼镜必然是更好的选择——不同于手机和运动相机,智能拍摄眼镜不仅能带来沉浸式的第一视角,还带来了「随时随地、一秒开拍」的能力,这种独特的价值是非拍摄眼镜和运动相机无法替代的。

图片来源:雷科技
但如果你没有拍Vlog的习惯,那眼镜的拍摄能力对你来说其实可有可无:毕竟智能拍摄眼镜的画质与手机差距实在太大,且智能拍摄眼镜也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抓拍,用手机记录生活更方便。
如果你属于这一类用户,那StarV Air2这种智能光波导眼镜对你来说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作为手机功能的延伸,星纪魅族StarV Air2的每一个功能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派上用场。而在选购智能眼镜这类日常装备时,这种「让钱花得值」的属性,往往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