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一次“偶遇”,34年母子情深
34年前,因为一次在大桥上的“偶遇”,本无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命运被紧紧系在一起。在颍上县耿棚镇崔家湖村,有这样一个特殊家庭——周桂珍夫妇和养子金周林。多年来,全家温馨和睦,母慈子孝,儿媳吴婷婷对婆婆也是孝顺有加,成为街坊津津乐道的“幸福一家人”。

村里有对好婆媳
4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耿棚镇崔家湖村的“顺心养老公寓”,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周桂珍婆媳。
7年前,有感于留守老人无人陪伴,周桂珍开办了这家养老公寓,对生活困难的老人实行“看着给”的缴费方式。身为周桂珍儿媳的吴婷婷,自然而然成了她的好助手。
工作之余,婆媳两人还热衷公益。“我是在妈妈影响下,成为公益志愿者的。”吴婷婷告诉记者,她经常和婆婆一起参与公益活动。这些年来,婆媳俩作为志愿者,跟随颍上县心连心志愿者协会、颍上中青安防服务队,累计参与寻找走失者任务100余次,打捞溺水者80余次,捐献物资价值10余万元。
此外,婆媳俩还积极响应号召,义务献血累计6000毫升;每年中高考期间,主动报名义务接送考生;邻居遇到困难时,总是主动伸出援手。
大桥上捡来的儿子
周桂珍共有两子一女,而大儿子金周林,则是她34年前捡到的弃婴。
1991年8月,当时已有6个月身孕的周桂珍陪姐姐去蚌埠看病。返回时途经凤台转车,周桂珍路过当地一座大桥,在路边发现了一个孤零零的小包裹。
走近一看,发现包裹里竟是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怀着身孕的周桂珍赶紧抱起男婴,确认孩子呼吸正常后,试图寻找孩子的父母,但过往人员都表示不知情。在那个没有监控、通讯不便的年代,周桂珍只能将孩子带回家。
与丈夫商量后,夫妇俩决定收养这个男婴。他们带孩子去诊所做了全面检查,并在相关部门完成登记备案。从此,这个男孩有了名字——金周林。
“我真正的家就在这里”
相比弟弟妹妹,金周林既懂事又有些倔强,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身体不适时,从不主动向父母诉苦。
有一次晚上,周桂珍发现金周林精神萎靡,摸他额头才发现高烧滚烫。她赶紧和丈夫一起抱着儿子往诊所跑。经过一夜治疗,金周林的病情才稳定下来。事后,周桂珍又心疼又生气地埋怨儿子为何不早说,金周林却回答:“看爸爸妈妈平时太辛苦,不想给大人添麻烦,就打算自己先扛一阵子。”
对于金周林的身世,周桂珍从未隐瞒,也不阻拦他寻找亲生父母。
5年前,在颍上、凤台两地志愿者及公安部门的帮助下,金周林通过血型比对与亲生父母相认。但没过几天,他就返回了颍上耿棚。“对我来说,我的亲娘,我真正的家,就在这里。”金周林对记者说。
和谐融洽的一家人
金周林长大后,周桂珍为他操办婚事,并将镇上的小店交给他经营。儿媳吴婷婷秉承颍上媳妇的淳朴善良、吃苦耐劳,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知道丈夫的身世,也明白公婆养育的不易,吴婷婷对长辈照顾得无微不至。每逢过节,她都会带着公婆添置新衣;每日三餐,总是变着花样准备可口的饭菜。有一次周桂珍生病住院,吴婷婷全程守在病床前悉心照料,按时喂药端水,还耐心陪婆婆聊天,舒缓她的心情。
周桂珍曾获“颍上好人”“阜阳好人”等荣誉称号,吴婷婷也以婆婆为榜样,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如今,金周林兄妹3人相处融洽,大家庭和谐,成为当地邻里称赞的佳话。
全媒体记者 任刚 通讯员 武万勇 文/摄